-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李曼大会听课笔记丨会前论坛3-养猪繁殖论坛-后备猪培育和管理(威隆·亚士可赞助)
科学·分享·合作·传承
2025 LEMAN
李曼大会听课笔记
分会3-养猪繁殖论坛-后备猪培育和管理
The 14th Leman China Swine Conference
2025年10月18日上午,第十四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分会3-养猪繁殖论坛-后备猪培育和管理》,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三楼星沙厅02隆重召开。本场会议由伊利诺伊大学罗伯特·诺克斯主持。
会议日程如下:
养猪繁殖论坛-后备猪培育和管理 (威隆·亚士可赞助)(星沙厅02,三楼)
主持人:罗伯特·诺克斯
8:30am - 通过疾病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后备猪驯化方案原则, 克莱顿·约翰逊,迦太基兽医服务
9:00am – 后备母猪繁殖生理学、生育管理和诊断, 罗伯特·诺克斯,伊利诺伊大学
9:30am - 规模猪场繁殖现状与突破思路, 吴俊,威隆·亚士可
10:00am – 休息
10:20am - 引入大群后备母猪——需要注意什么? 张明辉,PIC
10:50am – 低背膘管理对母猪生产性能及成本的影响, 祖坤,安徽大自然
11:20am - 在疾病消除计划期间管理后备母猪, 杜兴乾,派斯通
11:50am – 问答
主持人:罗伯特·诺克斯,伊利诺伊大学
1. 通过疾病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后备猪驯化方案原则,克莱顿·约翰逊,迦太基兽医服务
一、后备母猪驯化的重要性,
后备母猪性能决定种猪场的整体表现:
后备母猪在所有胎次中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占比最高。
其分娩率常作为全场分娩率的上限。
后备母猪的总产仔数影响整体繁殖成绩。
后备母猪驯化影响育肥场表现:
呼吸道疾病可由后备母猪传播给仔猪。
后备母猪更频繁地排出病原体。
初乳量较少,影响仔猪免疫力。
二、驯化与培育的定义,
后备母猪驯化(Acclimation):通过免疫准备保障其自身及仔猪健康。
后备母猪培育(Development):为繁殖过程进行繁殖准备。
三、驯化目标与原则,目标:在首次配种前,使后备母猪从易感转变为免疫抗性状态。
原则:
提前暴露于病原,确保在配种前完成感染与恢复。
控制排毒,减少临床疾病。
断奶后地方性病原体控制为最终评估指标。
四、主要病原体
包括:PRRS、PCV2/3、支原体、猪流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五、驯化策略
活体暴露:优先使用栏舍混养方式,提高暴露效率。
疫苗接种计划:
细小病毒、钩端螺旋体、丹毒、猪流感、PCV2等疫苗按时间节点接种。
返饲计划:使用仔猪腹泻物或组织进行早期暴露。
六、PRRS驯化关键措施
明确PRRS目标状态(从阳性到阴性)。
若未清除野毒,需快速暴露后备母猪。
使用MLV疫苗可降低病毒载量和排毒时间。
暴露方式推荐感染猪血清肌肉注射,剂量可用Q PCR调整。
暴露后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辅助控制。
七、驯化效果评估指标
后备母猪分娩率 >93%
木乃伊胎率 <0.3/窝
出生和断奶时PRRS检测阴性
发情率、配种率、总产仔数等繁殖指标达标
八、人员与资源配备(以5000头母猪场为例)
1名全职GDU员工,具备领导力和动物评估能力
1–2名兼职助理,负责疫苗、选择、标记、公猪接触等
经理每周参与1–2次关键管理环节
九、后备母猪流管理
从断奶到选种、配种的全流程管理
选种率目标:60–95%不等,依据繁殖体重分级
推荐在135公斤体重时配种,240日龄未发情使用PG600
十、驯化计划建议
尽早开始驯化,越早越好
针对特定病原体制定计划
使用70日龄的种猪作为暴露源
优化健康管理资源(疫苗、药物、营养、环境)
十一、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理想驯化不总是可行,应考虑胎次分离、批次生产(如4周或5周批次)
断奶后P1代仔猪应分流管理
优化母猪场与育肥场的“后备母猪”配置
十二、总结
后备母猪驯化是猪群健康管理的基石,需系统性规划与执行。通过科学暴露、疫苗接种、人员配置和流程管理,确保后备母猪在繁殖前具备免疫抗性,从而实现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最大化。
2. 后备母猪繁殖生理学、生育管理和诊断,罗伯特·诺克斯,伊利诺伊大学
一、后备母猪繁殖的重要性,
年更新率超过50%,首次配种需约220天。
在最佳成熟度配种可提高母猪寿命和终身产仔数。
二、繁殖挑战,有些母猪在230天仍未发情。
配种时体重过大或年龄过大会导致跛行。
常见淘汰原因:未发情、隐性发情、发情微弱。
三、初情期生理机制,下丘脑-垂体成熟、雌激素反馈、GnRH-FSH-LH轴启动。
大脑神经通路控制正常发情行为。
子宫和卵巢随年龄增长而发育,但下丘脑最后成熟。
四、发情周期与排卵
每21天一个周期,发情与排卵同步。
卵泡大小与发情相关,而非阴户大小。
五、发情诱导与检测
选择标准:早熟母畜、初生重>1.2kg、160日龄>100kg。
公猪接触强度、时间和信息素是关键刺激因素。
背压+公猪接触+信息素组合最有效(75-100%发情率)。
六、常见问题与诊断
不发情原因:未成熟、隐性发情、排卵未表现。
诊断方法:屠宰检查黄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孕酮检测。
七、激素干预措施
PG600:可诱导青春期前母猪卵泡发育,5天内发情。
PGF2α:用于隐性发情母猪,破坏黄体,70%可诱导发情。
烯丙孕素+OvuGel:用于同步发情与排卵,适合批次管理。
八、管理建议
绘制发情年龄分布图,优化公猪使用策略。
避免频繁混群,减少应激。
早期干预(如PG600)对延迟发情母猪最有效。
同步发情方案适用于批次生产和定时人工授精。
九、总结建议
建立后备母猪选择清单。
优化公猪刺激方式。
记录和分析发情数据。
早期识别问题并干预。
利用激素同步发情,提高繁殖效率。
3. 规模猪场繁殖现状与突破思路,吴俊,威隆·亚士可
一、2024年规模化猪场繁殖效率现状,
成本控制难度大
要实现6元/斤的完全成本非常困难。以125kg肥猪为例,断奶、饲料、防疫、人工等综合成本达1500元/头。
繁殖效率目标
包括年更新率≥30%、断奶配准率≥90%、年产窝数≥2.3胎、年非生产天数≤45天等,但多数猪场未达标。
PSY与NPD表现不佳
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26头的占比高达78.9%,NPD(非生产天数)>25天的占比超过30%。
分娩率与胎次偏低
分娩率<85%的占比57.3%,年均胎次<2.2的占比34.5%。不同企业间繁殖效率差异大,降本增效空间巨大。
二、养猪“福建模式”的启示,福建养猪老板的理念
不追求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专注“养好猪”,政商关系简单,管理精细,形成稳定竞争力。
五大优势
包括自然屏障、环保严控、适度规模、重视建设、协会示范等,推动形成高效、可持续的养殖模式。
管理核心:老板亲为文化,配套上舍得,管理落实
高标准
重视选址、设计、通风、除臭、控温控湿,采用智能化环控系统,显著提升母猪健康与生产性能。
三、提升母猪繁殖效率的建议,
建立健康管理体系
实施定期健康评估,“三斑”(泪斑、耳斑、锈斑)、体况、肢蹄病等,结合绩效与岗位调整。
肠道健康管理
强调肠道是最大免疫器官,推广发酵水、湿拌料、微生态产品(如科维多)使用,减少便秘、腹泻等疾病。
PED(猪流行性腹泻)防控
通过酸化剂(如富马酸、乳酸)降低肠道pH值,配合免疫与驯化措施,控制病毒活性,净化PED。
后备母猪诱情管理
提倡使用公猪+信息素诱情,解决“无性”环境对母猪繁殖的影响,提升初情期与配种效率。
四、品种优,
五、福建模式的启发与推广难点
成功关键
福建模式强调“养好”而非“降本”,通过高健康、高管理、高投入实现高效益。
推广难点
缺乏产业共识,集团化扩张挤压中小猪场,多数企业仍以“降成本”而非“养好”为目标。
六、总结建议
聚焦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
围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做决策,强化责任心与精细化管理。
四项基础工作
包括健康评估、肠道保健、PED防控、诱情管理,推动母猪繁殖效率持续提升。
4. 引入大群后备母猪——需要注意什么?,张明辉,PIC
一、引种前要考虑哪些工作?
健康种源、运输前检测评估、车辆洗消与来源评估、运输途中管理(如司机每4小时更换、车辆实时定位)。
装猪密度考虑季节与路程,卸猪前准备包括隔离舍和升降台洗消、流程培训演练。
使用密闭式正压空气过滤车,卸猪时司机不下车,仅传递必要物品,避免交叉污染。
二、种猪隔离和驯化
目标:防止新病原引入、帮助后备猪适应新环境、维持主群健康稳定。
隔离舍条件:独立设施、距母猪场≥300米、具备人员居住条件、专用物资、最好有空气过滤。
隔离期管理:21天内采样检测(环境、口腔液、血清等),观察猪群状态,制定免疫程序(参考来源场与本场情况)。
驯化方式:包括返饲(如细小、PED)、直接接种(如PRRSV)、感染猪只暴露(如支原体)、疫苗免疫(如PRRSV、PCV2)。
驯化三阶段:监测 → 暴露 → 恢复,目标是最大化免疫力、最小化排毒。
三、PIC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推荐,环境控制:
70日龄至诱情:室温21℃,通风5–120 cfm/头,饲养密度>0.7㎡/头。
诱情至配种:室温19℃,通风14–150 cfm/头,密度>1.2㎡/头。
湿度<65%,每栏至少2个水源,流速≥1L/分钟,光照16小时(200–250 lux)。
营养管理:
60kg起使用专用后备料,自由采食,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高于商品猪,添加繁殖所需维生素(如叶酸、生物素)。
诱情管理:
不晚于24周龄开始诱情,使用诱情公猪(年更新率30–40%),记录发情未配情况。
四、后备母猪配种要求
初情期日龄:应<195天,首次配种日龄建议200–225天。
配种体重:135–160kg为理想范围,<135kg不得配种。
配种发情次数:建议第2次发情时配种,第1次发情配种比例应<5%。
五、总结
通过科学的引种准备、严格的隔离驯化、精细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配种标准,可提高后备母猪的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确保其成功入群并发挥长期生产潜力。
5. 低背膘管理对母猪生产性能及成本的影响,祖坤,安徽大自然
参考资料:
WSE
举办地区:湖南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国展路118号
展览面积:150000㎡
观众数量:150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