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排行榜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具身智能
为您推荐具身智能相关资讯
7月22-23日, 2023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3)将在福建福州举办。在这场国际化的专业会议上,海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行业应用、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等议题进行成果分享和观点碰撞,传递中国学术声音,汇聚世界前沿智慧。
许多人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是可以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具身智能。7月23日,大会将举办《具身智能与协同交互专题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就强化学习、大模型、多模态感知、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具身智能与协同交互发展进行交流探讨,促进人工智能的新理论突破和新方向探索。
为智能开辟更强的超能力
具身智能是一种新兴的人工智能范式,它强调智能体不仅要具有感知、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还要能够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与环境和其他智能体进行交互,也就是既要有大脑还有要躯体,知行合一的人形机器人便是最典型的代表。具身智能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机器人学、神经科学等,旨在揭示智能的本质和机制,以及创造更自然、更灵活、更适应性的人工智能系统。
在教育、医疗、娱乐、安防等领域,具身智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软硬结合的智能体方式为人们提供更人性化、更个性化、更沉浸式的服务和体验。此外,具身智能也可以承担一些危险或困难的任务,如灾难救援、空间探索、工业制造等。
为未来开启更大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类人的智慧体,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涉及感知技术、控制技术、学习技术和交互技术等,其中感知技术让智能体能够感知自身和环境的状态,控制技术让智能体能够根据感知的信息和目标生成合适的动作,学习技术让智能体能够从数据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交互技术是指让智能体能够与其他智能体或人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具身智能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挑战的领域,也是当前学界和产界的热门。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大规模数据集和仿真平台的建设,具身智能与协同交互的学术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产品创新和行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开启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扫描下方二维码
前往大会官网
进入交流群
温馨提示:
1. 前往大会官网了解购票详情
2. 如需了解更多会议资讯,请进入交流群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3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七期(总第十七期)“会士面对面”活动将于7月28日9:30-10:30线上进行,本期活动邀请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同济大学陈启军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从静态智能到具身智能:视觉语言导航” 的报告。并邀请到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倪骏康担任主持人。
本次活动届时将在视频号与知乎等平台同步直播,点击预约即可到时观看;微博与B站无需预约,届时进入学会官方主页即可观看。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直播通道
腾讯会议
科界
知乎
抖音
微博
B站
百家号
报告人
陈启军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
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从静态智能到具身智能:视觉语言导航
报告摘要:
在介绍静态智能和具身智能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视觉语言导航任务的定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端到端导航、多模态融合和未知环境泛化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团队在视觉语言导航方面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多维元能力解耦思想,建立了促进多模态语义理解的网络模型,构建了可靠的自主数据生成与增强系统,并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平台上进行了初步测试和示范。
报告人简介:
陈启军,同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曾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国University of Hagen做客座研究(2002)、美国UC Berkeley访问学者(2008)、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0)、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2012)、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学者(2018)。教育部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持人
倪骏康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简介:倪骏康,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信息物理系统容错控制、固定时控制理论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航天联合基金等项目,在IEEE TCYB、IEEE TSMCA、IEEE TIE、ACC、IFAC World Congress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6篇,担任CCC、IECON等多个国际会议执行主席、分会主席,担任全国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大会、CSIS-IAC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获2021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CAA JAS青年编委,担任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Large Scale Complex Systems委员,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工委委员、智能控制与系统专委会委员,担任Automatica、IEEE TCYB、IEEE TSMCA、IEEE TFS、IEEE TIE等30余个高水平期刊审稿人,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入选第八届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END
内容来源 学会秘书处
编辑 曹艺华
责任编辑 叩颖
往期文章
【2023智能车大会】院士阵容抢先看!聚焦前沿,引领方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CAC2023】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展览赞助招募工作正式启动!邀您共聚山城,秀在重庆!
【CAC2023】关于征集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大会报告人的通知
【CAC2023】关于征集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的通知
【CAC2023】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投稿系统正式开放!敬候您的来稿!
【重要通知】2023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赞助及展览火热招募中!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宣传出版及大赛)
010-62624980(财务)
010-82544541(学术活动)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官微
CAA OFFICIAL
会员服务
综合媒体
官网
微博
今日头条
视频平台
B站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学术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议
中国自动化大会
知乎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
“贾维斯,我需要你的帮助。”
这是钢铁侠Tony Stark在电影中向他的人工智能助手Jarvis寻求支持的场景。《钢铁侠》中的贾维斯不仅令观众着迷,也点燃了人们对于智能助手的想象力。正如电影《她》中所描绘的那样,智能助手还可以与人类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与他们交谈、分享生活,甚至寻求情感上的满足。
隐私与安全
让个性化AI产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AI技术持续升温,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在这个蓬勃发展的环境中,各类型的AI应用层出不穷。ChatGPT高悬云端,一时间成为现象级应用。而随着AI领域对于隐私与安全,以及个性化的深入探讨,千人千面的个性化AI产品逐渐受到追捧。
近期,Inflection AI以其卓越的生成式AI能力成为独角兽明星,估值飙升至40亿美元。在2023年5月,Inflection AI发布了他们的首款产品——Pi。Pi是一个类似于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但与ChatGPT的通用AI不同,Pi专注于成为个人的AI助手,注重高情商、善于交流,并能提供情感价值,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安全性以及个性化。
Infection AI的走红,也与高通的混合式AI概念不谋而合。高通作为国际大厂,一直以来通过端侧算力和边缘计算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其来看,混合式AI将是AI的未来,混合AI对生成式AI规模化扩展至关重要。端侧算力和边缘计算的普及,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成本、能耗、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
当前,市场普遍云端算力的发展,但却忽视了边缘算力在人工智能和社会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性。随着AI大模型应用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和不同垂直领域,传统的大规模计算中心提供的算力已无法满足多样化、低功耗以及高私密性的的AI计算需求。未来,边缘AI算力将在这一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高性能产品加推
以产品创新让算力普惠不再遥远
今年,高通推出了最新一代的AI算力芯片QCS8550,芯片处理器整合了强大的NPU算力和边缘侧AI处理技术、Wi-Fi 7连接技术以及增强型图形和视频处理能力,为高性能、智能化的物联网应用、智能音箱、个人助理终端、家庭算力中心等领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联网能力支撑,真正实现AI赋能。
《美格智能发布基于高通QCS8550处理器的高算力AI模组SNM970,定义未来终端新体验》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高算力AI模组详情
美格智能则基于高通QCS8550处理器,开发了旗舰级高算力AI模组SNM970,以技术和产品创新加速AI应用的落地生根。该模组芯片采用4nm高端制程,综合AI算力高达48Tops,产品中集成了8核Kryo CPU、Adreno 740 GPU、Adreno DPU 1295以及Spectra 680 ISP,在提供强大的计算和任务处理能力的同时,可以精确优化AI算力资源分布,让模组及终端产品能够跑满强大的48T AI算力,并且通过功耗控制技术,在提供超高性能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超低功耗。
SNM970基于高通QCS8550芯片展现出卓越的边缘计算能力,在能效方面具备行业领先优势,使得它能够高效处理任务,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隐私保护和更低的成本。SNM970模组凭借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和强大的AI算力,未来可应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家庭算力终端、私人AI助手等个性化场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体验,实现AI的千人千面。
端侧算力产品形态不断丰富
让普惠算力链接每一个人和家庭
智能机器人:
特斯拉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它身高172cm,体重56.6kg,具备28个自由度和11个灵活的手部自由度。这款机器人已经能够完成行走、上下楼梯、下蹲、拿取物品等动作,并具备保护自身和周围人安全的能力。随着端侧AI能力的不断进步,类似的机器人终端将最终走向具身智能,真正成为人类的朋友和助手。
家庭算力主机:
近期,有运营商发布了面向C端家庭用户的家庭算力主机设备,该产品作为家庭算力的集中承载点,可以作为家庭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和服务中心,让我们看到了AI算力在消费端落地生根的未来形态。也许不久的将来,一个家庭,除了拥有水、电等能源,拥有多少算力也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智能AI助手:
智能AI助手未来或将成为一种能够与个人进行互动和沟通的智能化产品或者系统。它的形态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响应语音指令、提供实时信息、管理日程安排、播放音乐、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等。搭载高算力AI模组的智能AI助理终端,可通过端侧算力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导航、物品识别等功能,并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进行自主决策和操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支持。
拥有端侧AI算力的智能助手具备更强大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回应用户的需求。通过学习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它们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建议、推荐和服务,为用户打造定制化的智能生活体验。搭载美格智能高算力AI模组SNM970的私人助手可实现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从语音唤醒到界面反馈仅需245ms,同时语音交互支持唤醒词和离线意图识别。
未来,类似于智能机器人、面向个人或家庭的算力终端、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智能AI助手,都将是端侧AI和边缘计算落地的最佳例证,成本、能耗、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的逐步体现,将会让我们看到混合式AI的强大生命力。也许,我们从现在就需要思考,未来你和你的家庭,需要多少算力,又会将它们放在哪里?是在遥远的云端,还是在自己的身边触手可及?
文章及图片来源 美格智能
点击“”预约门票
前言
2023年9月19日,由埃斯顿酷卓主办的“人机共融未来·埃斯顿酷卓品牌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发布会围绕“AI+机器人”领域探索,聚焦工业和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方向,埃斯顿酷卓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及通用型协作机器人整机产品,这也意味着埃斯顿酷卓在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全面驶入“快车道”。
埃斯顿自动化总经理吴侃表示,“埃斯顿成立30年以来,一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埃斯顿也正在往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满足客户非标准化、非结构化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埃斯顿自动化总经理吴侃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埃斯顿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将迎来新的产业机会,抱着对传统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的探索,埃斯顿酷卓这个品牌正式成立。未来埃斯顿酷卓会将品牌核心聚焦在AI+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商业化落地。”
▍依托标准化开放式平台 加速通用整机与零部件产品落地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表示,“埃斯顿酷卓致力于AI+机器人领域的深耕,以解决机器人的智能化问题,目前智能机器人赛道当中,人形机器人被大家广泛,但埃斯顿酷卓认为,机器人形态并非关键,如何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为此,埃斯顿酷卓打造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CoDroid EIP,聚焦于基于手臂部分的机器人应用,来提升上半身的灵巧操作以及移动复合操作的智能化与灵活性。”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表示,“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感知、认知、推理、决策与执行等关键要素开展工作。在感知层面,埃斯顿酷卓产品集合了机器人的通用感知能力与场景特定感知能力,能够满足机器人对于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信息的感知需求。在认知和推理层面,依靠云端超脑的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其丰富的知识库和强大通识理解能力,能够实现对场景的认知和任务的推理。在决策层面,依靠边缘端大脑的多模态小模型,并结合实际交互场景中的多模态感知信息,进而实现可靠的决策过程。在执行层面,则依靠于小脑的动作执行系统来实现机器人具体动作的执行。此外,该框架还把相关安全机制整合进了系统的各个模块中,具体包含数据安全、决策安全、功能安全,以及基于自主研发的仿生类关节执行器的本质安全。“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
CoDrive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认为,“具身智能落地除了软件层级之外,也需要将技术落在硬件层,埃斯顿酷卓开发CoDrive关节模组,同时也在仿生关节模组领域进行探索,目前埃斯顿酷卓拥有三个仿生类关节模组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分别为弹性执行器EA, 绳驱执行器CDA以及变刚度执行器VSA,其中绳驱CDA系列是在埃斯顿拥有全球领先动态透明度的绳驱技术基础上,加以模块化标准化和一体化设计。这些仿生关节模组相比以往刚性关节模组,具备刚柔并济的特点,更适合未来通用机器人所需要的人类肌肉骨骼的特性。此外,埃斯顿酷卓已经掌握带触觉的灵巧手技术和产品。”
CoTool Hand
CoDroid ARM
CoDrive Mobile ARM
CoDroid Dual ARM
灵巧操作是实现通用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因此埃斯顿酷卓定义了三类面向灵巧操作的通用形态产品,即CoDroid ARM、CoDrive Mobile ARM、CoDroid Dual ARM,三类通用形态产品全部采用云端一体化控制器架构,提供从上层智能决策到底层伺服控制的统一支持,这是传统机器人控制器无法实现的。
▍从开放到共创 通用机器人愿景需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同行
在品牌发布之初,埃斯顿酷卓就将“共创人机共融美好未来”定为公司的使命,产业的发展无法依靠一家企业来推动,而是需要上下游企业秉承开放心态,联合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来为这个愿景而努力。目前埃斯顿酷卓已与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深度合作,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打造“具身智能”创新应用场景。
从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到通用形态的终端产品,埃斯顿酷卓从软件到硬件层面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而未来有望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大规模量产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革命,推动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迭代。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埃斯顿酷卓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以上为广告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会议倒计时19天
2023(第二届)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
——“焊”匠出击 勇者征程
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
总冠名商:麦格米特
峰会时间:2023年10月13日
峰会地点:上海·新华联索菲特大酒店
报名参会&商务合作:胡女士(同微信)
点击文章底部链接报名焊接峰会
*本文共约1709字,阅读完成需3分钟。
2023年9月19日,由埃斯顿酷卓主办的“人机共融未来·埃斯顿酷卓品牌暨新品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发布会围绕“AI+机器人”领域探索,聚焦工业和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方向,埃斯顿酷卓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及通用型协作机器人整机产品,这也意味着埃斯顿酷卓在通用智能机器人领域全面驶入“快车道”。
埃斯顿自动化总经理吴侃表示,“埃斯顿成立30年以来,一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埃斯顿也正在往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满足客户非标准化、非结构化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埃斯顿自动化总经理吴侃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埃斯顿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将迎来新的产业机会,抱着对传统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机器人的探索,埃斯顿酷卓这个品牌正式成立。未来埃斯顿酷卓会将品牌核心聚焦在AI+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商业化落地。”
▍依托标准化开放式平台 加速通用整机与零部件产品落地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表示,“埃斯顿酷卓致力于AI+机器人领域的深耕,以解决机器人的智能化问题,目前智能机器人赛道当中,人形机器人被大家广泛,但埃斯顿酷卓认为,机器人形态并非关键,如何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为此,埃斯顿酷卓打造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CoDroid EIP,聚焦于基于手臂部分的机器人应用,来提升上半身的灵巧操作以及移动复合操作的智能化与灵活性。”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表示,“在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感知、认知、推理、决策与执行等关键要素开展工作。在感知层面,埃斯顿酷卓产品集合了机器人的通用感知能力与场景特定感知能力,能够满足机器人对于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信息的感知需求。在认知和推理层面,依靠云端超脑的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其丰富的知识库和强大通识理解能力,能够实现对场景的认知和任务的推理。在决策层面,依靠边缘端大脑的多模态小模型,并结合实际交互场景中的多模态感知信息,进而实现可靠的决策过程。在执行层面,则依靠于小脑的动作执行系统来实现机器人具体动作的执行。此外,该框架还把相关安全机制整合进了系统的各个模块中,具体包含数据安全、决策安全、功能安全,以及基于自主研发的仿生类关节执行器的本质安全。”
埃斯顿酷卓CTO臧家炜
CoDrive
埃斯顿酷卓创始人、总经理李远平博士认为,“具身智能落地除了软件层级之外,也需要将技术落在硬件层,埃斯顿酷卓开发CoDrive关节模组,同时也在仿生关节模组领域进行探索,目前埃斯顿酷卓拥有三个仿生类关节模组的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分别为弹性执行器EA, 绳驱执行器CDA以及变刚度执行器VSA,其中绳驱CDA系列是在埃斯顿拥有全球领先动态透明度的绳驱技术基础上,加以模块化标准化和一体化设计。这些仿生关节模组相比以往刚性关节模组,具备刚柔并济的特点,更适合未来通用机器人所需要的人类肌肉骨骼的特性。此外,埃斯顿酷卓已经掌握带触觉的灵巧手技术和产品。”
CoTool Hand
CoDroid ARM
CoDrive Mobile ARM
CoDroid Dual ARM
灵巧操作是实现通用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因此埃斯顿酷卓定义了三类面向灵巧操作的通用形态产品,即CoDroid ARM、CoDrive Mobile ARM、CoDroid Dual ARM,三类通用形态产品全部采用云端一体化控制器架构,提供从上层智能决策到底层伺服控制的统一支持,这是传统机器人控制器无法实现的。
▍从开放到共创 通用机器人愿景需携手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同行
在品牌发布之初,埃斯顿酷卓就将“共创人机共融美好未来”定为公司的使命,产业的发展无法依靠一家企业来推动,而是需要上下游企业秉承开放心态,联合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来为这个愿景而努力。目前埃斯顿酷卓已与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深度合作,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打造“具身智能”创新应用场景。
从通用机器人开发平台到通用形态的终端产品,埃斯顿酷卓从软件到硬件层面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而未来有望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大规模量产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革命,推动通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迭代。
*本文转自埃斯顿
以上为广告
—END—
活动广告
历
协作机器人激战正酣:国产产业化加速、新兴厂商紧追、机电一体化
史
阿童木机器人全新驱控一体机新品、九大创新技术亮相2023工博会
文
本周机器人行业大事件TOP5
章
视比特“AI+3D视觉”再举创新,翻开汽车在线量测新篇章
点
“”报名2023(第二届)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
AI奇点说即将上线,深度解码人工智能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带来的千亿赛道已经开启,随着大模型底层的技术突破迎来了真正的创新产品和指数级增长。科技创新的大震荡引发千行百业范式转移和底层模式变化的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社会话题和产业争议……
如何看待本轮GPT突破的意义与价值?
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AI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会取代人吗?
人类如何和AI共生?
千行百业如何与AI协同共荣?
站在下一个十年科技与商业快速创新与变革的十字路口,AI边界将如何定义?人类将如何进行抉择?AI技术奇点何时将会到来?在这样的背景下,WAIC Circle生态共建伙伴计划联合上海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联盟等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出《AI奇点说》直播栏目,邀请高校、顶级平台及企业精英人群,旨在打造一档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对话类节目。通过每月2期90分钟的深度互动,多角度解读重大科技事件、探讨科技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深度挖掘AI市场、商业模式产生的颠覆影响,围绕AI轻松愉快地想象世界与产业的未来。
节目亮点
深度解码,科技早知道 What's next
解读最热门的行业大事件,探讨产业最复杂的争议话题,展示最前沿的AI成果,发表最权威的观点洞察,从政策、趋势、商业等全球视野,深入挖掘科技如何塑造世界舞台和重塑全球商业架构。
多元碰撞,科技奇葩说 Multi-opinions
每期邀请2-4位嘉宾坐镇,邀请产学研等多领域思想领袖,从哲学、科学、文学、经济等多领域出发,通过多元视角观点的激情碰撞与解读,了解AI变革全貌,拥抱AI,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
直接有趣,科技圆桌派 Close to life
区别于传统学术讨论,不严格寻求正确答案,不回复争议议题;从大众最关心的产业话题出发,面向不同世代困惑,直击问题本质,聚焦实际落地,展现嘉宾魅力。
首期直播强势来袭,聚焦具身智能未来
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革命性跨越!ChatGPT的成功不仅预示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更引领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新浪潮。这不仅是互联网革命后的第四次生产力革命,更是带来了商业领域的新一波浪潮。海量大模型的爆火,引发了全球顶尖互联网企业间的“千模大战”,催生了无数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 但这仅仅是开始。图灵曾预言的第二条技术路线——具身智能,现在正处于爆发的前夕。近期,马斯克的Optimus机器人、斯坦福华人团队开发的保姆级机器人Mobile ALOHA等项目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向世界展示了具身智能的巨大潜力和能量。这不仅为AI+机器人的未来市场带来了无限想象,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劳动力革命即将到来,人类社会的整体效率将被大幅度地提升。 在这场创新浪潮中,首期《AI奇点说》将聚焦于火热的AI+机器人领域,为您揭开具身智能的神秘面纱,通过高校教授和三位机器人行业的创意精英深度对谈,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2月3日18:00,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WAIC Circle生态共建伙伴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构建大会平台,促进行业对接与赋能,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启动会上,大会首次正式对外宣布启动“WAIC Circle生态共建伙伴计划”。大会邀请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搭建多维平台,通过全年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进一步激活大会资源,打造WAIC生态圈,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共创、共建、共融、共治、共享、共赢”。
WAIC 2024已开启申报
点击回顾WAIC 2023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