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排行榜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畜产品
为您推荐畜产品相关资讯
6月20日,记者从“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9场-自治区农牧厅专场)上获悉,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有基础、有潜力。全区在保障耕地面积的同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力夯实现代农牧业发展根基。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今年,全区投资59亿元建设395万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排名从全国第11名升至第7名,春播前已完工投入使用204万亩,可提升粮食产量4.1亿斤。
在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方面,到年底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30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实施改造提升600个养殖场、创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场800个。
在推进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面,全区将安排3.2亿元衔接资金,用于实施34个农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节点布局、服务网络和支撑体系项目。
坚持增量提质
强化供给保障
保障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三牧”工作的头等大事。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从粮、肉、奶、草4个方面确保农畜产品稳产保供。
多增粮。全区积极释放种粮支持信号,及时分解下达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耕地轮作补贴等各类惠农资金159.6亿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整合各类资金5亿余元,围绕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良田、选良种、推良技、配良机、创良制,开展吨粮田创建、玉米单产提升和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三大工程”,为科左中旗、杭锦后旗、扎赉特旗3个旗县成功争取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大力推广玉米密植等高产高效技术,累计打造500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典型,带动全区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多增肉。全区组织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肉羊良种补贴,推动肉牛存栏增加56万头,达到715万头,肉羊存栏稳定在6000万只左右,确保牛肉羊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牛羊养殖大区优势更加稳固。同时,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强化生猪产能调控,确保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200个以上,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56.3万头以上,进一步挖掘禽肉产能,确保全年肉类总产突破300万吨。
多增奶。聚焦“草源”“种源”“奶源”,稳步推进奶业振兴,启动实施国产苜蓿增产行动,开展奶牛核心育种场创建和生产性能测定,推广使用性控胚胎1.65万枚。制定奶九条政策“升级版”,提高优质苜蓿补贴标准至1000元/亩,确保新建成16个3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一场一策”抓好58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加快推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实施8个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和100个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标准化试点。建立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保护奶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全年力争奶牛存栏达到170万头以上,牛奶产量达到785万吨。
强链延链补链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树立链式思维、工业化思维,定向引进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大力推动玉米、奶业、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饲草7条农牧业产业链建设,带动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抓育企延链。据统计,新认定自治区龙头企业149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70家,其中自治区级711家、国家级59家。支持本土企业骑士乳业和燕谷坊在美上市,其中,燕谷坊已挂牌交易。争取国家资金8.2亿元,新创建奶业、马铃薯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林县、莫旗、杭锦后旗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和8个产业强镇,创建数量全国第一。通过“抓二连三带一”,补上研发、加工、品牌等环节短板,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
抓精深加工。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力引进一批能级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加工项目,加快沁原肉食品牛羊屠宰加工建设、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现代肉羊产业园项目等一批肉类加工建设,进一步提升加工转化率。围绕“土特产”产业发展,安排衔接资金9.5亿元,重点支持饲草料加工、奶食品加工、杂粮杂豆生产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猪养殖、设施果蔬发展等161个项目。
抓品牌销售。深入实施推进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行动,大力培育提升科尔沁牛、锡林郭勒羊等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输出,持续加大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影响力。
创新发展理念
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
今年以来,全区瞄准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弱项发力攻关,强化举措,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科技竞争力。
持续推进种业振兴。创建了乳业、草业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肉羊遗传评估中心、肉羊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落地内蒙古大学,国家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落地锡林郭勒盟。启动自治区联合育种攻关,推动建设兴安盟大豆、赤峰市玉米2个生物育种制种基地。支持乌兰察布市开展马铃薯优良品种培育、锡林郭勒盟建设华西牛种源基地。大力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建设好9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个自治区级制种大县和15个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畜禽核心育种场。
强化装备和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购置高性能精量播种机及高效低损收获机,积极推广北斗导航作业终端,全区投入春耕生产的拖拉机83万台以上、配套农机具113万台(套)以上。创建农牧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22项重大引领性技术、4个主导品种、5项主推技术被纳入国家推介发布范围。
积极培育人才队伍。下达资金8924万元,启动实施内蒙古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年内培育高素质农牧民2.27万人。7名农牧业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入选第十二批“草原英才”。
激发改革活力
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今年以来,全区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致富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出台了《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八条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会,总结提炼区域服务中心模式、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模式、合作社联合服务模式、专项服务模式4种模式,推广社会化服务10个典型案例,在5个旗县,20个乡镇,100个村开展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示范行动。鼓励支持服务组织拓宽服务领域,由耕种防收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拓展延伸,最大程度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引进中化集团等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出台农牧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意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集中经营。建立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库,评定100个“五星级”典型合作社,新评定300个自治区级合作社示范社,全区示范社达到6100个。
发展壮大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持续巩固提升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精准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扶持引领”行动和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支持嘎查村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产业经营等多种发展路径,丰富完善分配机制,年内全区50%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在全区试点推广“统种共养共富”模式,推动土地集中经营、牲畜集中饲养,促进合作经营向共治共富转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
抓好重点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全区始终坚持“量水而行,以水定粮”,大力推动农业高效节水,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高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大农用地膜回收力度,稳步提升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牧业绿色集约高效发展水平。
在高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持续抓好第三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让9.7亿亩草原“带薪休假”。在西乌旗、扎赉特旗、扎鲁特旗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带动草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带动青贮玉米、饲用燕麦、羊草等优质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628万亩。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牧区开展区域型应急饲草储备库建设,强化牛羊舍饲圈养饲草保障。
(来源:乳业时报)
编辑:范云琳
校对:张 芳
审核:邢海云
7月28日,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与内蒙古绿色与有机食品协会发布了《2023第十一届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名单公告》,乳品类有6家企业23个产品入选。
其中,名优特类有4家17个产品入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PET瓶优酸乳冰糖山桔乳味果汁饮(PET瓶)1.25L、安慕希有汽儿气泡风味发酵乳(PET瓶)215g、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盒装)250mL、优酸乳乳饮料(冰糖山楂、贵妃荔枝味、如意杏子味)(盒装)250mL;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冰海盐柠檬口味雪泥(袋装)85g、纯甄巴氏杀菌热处理原味风味酸牛乳利乐钻(营养升级版)盒装(利乐钻)200g、蒂兰圣雪牛乳冰淇淋(杯装)75g、蒙牛金装鲜乳蛋白奶酪棒(袋装)90g、蒙牛瑞哺恩菁至婴儿配方奶粉(罐装)750g、蒙牛一米八八儿童成长配方奶粉(罐装)800g、蒙牛悠瑞富硒高钙羊奶粉(罐装)800g、随变草莓软芯脆皮口味冰淇淋(袋装)75g;内蒙古盛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勅勒歌骨臻膳中老年营养羊奶粉(罐装)700g、勅勒歌心臻膳中老年营养羊奶粉(罐装)700g、盛健羊乳蓓护养悦高儿童成长羊奶粉(罐装)700g、盛健臻乳得益羊羊礼盒(盒装)378g;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活的益生菌(盒装)258g。
特色类有2家6个产品入选:内蒙古蒙恩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蒙恩纯羊奶粉(袋装)350g、蒙恩纯羊奶粉(袋装)300g、蒙恩富硒高钙羊奶粉(袋装)400g;内蒙古华颐乐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蒙羊倌纯羊奶粉(袋装)300g、蒙羊倌山羊奶(常温)(盒装)10*200mL、特羊纯羊奶粉(盒装)500g。
(来源:新乳业)
编辑:范云琳
校对:张 芳
审核:邢海云
4月1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指导,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饲料及畜产品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创新论坛在厦门市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马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汪飞杰出席论坛。
谯仕彦院士在致辞中指出,质量安全是饲料行业的生命线,饲料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及仪器设备是评价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要加强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研发创制,为饲料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他强调,要围绕畜牧养殖的新模式、新业态,跟进创新检测技术与装备,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实现检测与装备科技自立自强。
马莹指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挂靠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为宗旨,致力于成为农业农村部等主管部门联系农业仪器仪表应用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打造支撑中国农业仪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她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积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研发及AI与传统检测技术有机融合,不断以科技创新催生饲料和畜产品检测和装备新质生产力。
汪飞杰指出,当前畜牧饲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技术与仪器迭代速度提升,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更好引导行业把握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趋势,共同探讨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创新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可能,为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本届论坛以“数智赋能”为主题,邀请全国畜牧总站、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围绕饲料及畜产品检验检测需求,仪器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农业仪器与检验检测技术数智化耦合、检验检测数据比对分析与挖掘等内容做了报告。
来自10余家行业主管单位,20余家省、市行业协会以及100余家行业企业代表参加论坛。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有利于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导优质资源聚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围绕打造农业品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在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有效促进了畜产品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涌现出一批国产自主名特优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以其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和喜爱。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分享到这一畜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特设名特优畜产品展区展销会 ,汇聚了猪、禽、牛、羊、鹿、骆驼、驴、兔、蜜蜂、水禽、蛋鸡等方面的养殖、加工代表性企业一百多家,并组织阳信牛肉、平凉牛肉、通辽牛肉、唐县羊肉等近十个地方区域品牌,以及江西名特优畜产品代表团等共赴盛会。 群英荟萃,农牧品牌齐聚一堂 本次展销会汇聚了圣迪乐鸡蛋、思玛特宝乐元气鸡、旺源驼奶、文昌鸡、山下华系黑猪等众多知名农牧品牌。参展商通过现场试吃、现场宣讲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了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吸引了诸多观众和客商。试吃区人潮涌动,观众们纷纷驻足品尝,赞叹不已。宣讲区内,专业的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介绍,让观众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营养价值。通过展销会这个平台,各农牧企业得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特色,与消费者和客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高品质的产品选择,满足多元消费新需求,实现了农牧品牌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今天的“名特优”展销会不仅是一个畜产品展示、销售的场所,更是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在这里,农牧企业能够直接与消费者和客商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调整生产策 略,提升产品品质,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食”力不凡,优质畜产品惊艳出圈 当前,畜产品消费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品牌只有在产品和服务上下足功夫,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赢得市场、赢得未来。本次展销会,优质畜产品作为其中的重头戏,以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和营养价值丰富,让观众眼前一亮,展现出了不凡的“食”力,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可谓惊艳出圈。展销会上高品质蛋品、驼奶、驴肉、牛肉、鹿产品等颇具特色又独具匠心的优质畜产品也更好的印证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正在对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更加凸显了以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牧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性。 而本届展销会作为各地区农牧业交流合作的窗口,为“名特优”优质畜产品产品展示展销、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平台,也让观众能够享受一场精彩纷呈的舌尖上的盛宴。 大咖云集,同期活动助力农牧品牌培育与推广 “无品牌不产业”,品牌是效益,农业已进入品牌时代,一个农产品要想发展壮大,就离不开品牌的力量。因此,“名特优”展销会期间,主办方同期举办 “首届(2024)畜产品品牌培育大会” ,业内大咖云集,深度聚焦品牌引领农牧业新发展。会议上,嘉宾表示,新时期,农牧企业要紧跟新趋势、新风口,开辟农牧品牌宣传推广的新路径,做大、做强行业品牌,开启行业品牌发展新格局。农牧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手段、项目研究等方式,挖掘产品价值,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助力实现农业强国新目标。 直播带货,创新服务提升体验 移动互联时代,组委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整合放大网络资源,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在展销会期间倾力打造畜牧产品直播带货节。 组织中畜传媒、农兜、猪好多网等多家行业媒体为参展企业现场进行直播带货,为畜牧行业和终端产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增长空间。 通过这样直观、透明、真实的沟通方式,提升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提升品牌的信任度,让更多的农牧品牌被发现、被看见、被体验。同时也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本次展销会上农牧业品牌推广和优质畜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的推动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共享共赢。 结语 :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化进程,积极开展农业品牌培育工作,营造了“创品牌、育品牌、推品牌、管品牌、用品牌”的良好氛围。 本次“名特优”展销会充分发挥畜博会大平台优势,紧密衔接、多向赋能,有效的促进了供需对接、产销对接、品牌拓展,更好的顺应了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 品牌蓬勃兴旺,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中国名特优畜产品展销会”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打通消费渠道,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继续搭建农产品供需平台,带动四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