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食品配料资讯 无糖饮料是真的不含糖吗?避免这些“甜蜜”陷阱!

无糖饮料是真的不含糖吗?避免这些“甜蜜”陷阱!

来源: 聚展网 2023-09-15 21:13:51 147 分类: 食品配料资讯

添加微信: 加入食品原料、代加工、机械、包装对接微信群,了解产品推广服务方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为蔗糖即“白糖”、“红糖”等)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2014年调查显示,3~17岁常喝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仅从饮料中摄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过总能量的5%,城市儿童远远高于农村儿童,且呈上升趋势。


含糖饮料是指含糖量通常在5%以上的饮料,包括含糖的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


要学会减糖,除了通过刚才小视频教会我们通过营养标签识别是否为含糖饮料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被商品的各种宣称迷惑。


图片

学会查看配料表


食物的配料表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焦糖、方糖)和麦芽糖、蜂蜜、葡萄糖浆、果糖糖浆、果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高果糖玉米糖等都是添加糖。

图片

查看营养声称


按照我国标准规定,关于糖,有三种营养声称:无糖、低糖和减糖。


糖含量≤5g/100g(或100ml),就属于“低糖”食品

糖含量≤0.5g/100g(或100ml),就属于“无糖”食品。

与参考食品相比,糖含量减少25%以上的就属于“减糖”食品。

 

当然光知道营养声称是不够的,还要活学活用,避免以下陷阱:

 

陷阱一:“0蔗糖”=“0糖”?

市场上有一些饮料产品宣称“0蔗糖”,这样的广告用语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会迷惑、误导消费者,误以为“0蔗糖”等同于“0糖”。因为除了蔗糖之外,还有果糖、蜂蜜、麦芽糖浆等都属于添加糖。


陷阱二:“无糖”=“无能量”

无糖食品饮料中可能会有其他能量来源,并不等于“无能量”。

 

陷阱三:“低糖”饮料可以放开喝?

有些饮料尽管已经达到了每100ml少于5g添加糖,但是一瓶饮料的总糖却不容小觑。例如有一款600ml的饮料,含量每100ml为4.8g,可以认为是低糖饮料,但是一瓶饮料总糖达到28.8g,糖含量非常惊人,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营养标签,即使“低糖”饮料也要限量。


图片

关于甜味剂


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三大类:一是糖醇类,例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二是高倍甜味剂,例如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三是天然甜味剂,例如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甜味剂因为甜度高、能量低、水溶性、加工性好,能减少因为糖摄入带来的龋齿风险而被广泛应用在食品中,

 

但是,甜味剂尤其是糖醇类并不是完全不含能量,其中木糖醇含有的能量和蔗糖类似,山梨糖醇和甘露糖醇比蔗糖低,吃多了还是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

 

另外高倍甜味剂甜度很高,添加一点就很甜,尽管它们在饮料中提供的能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商家把这种情况叫做“零卡路里”,但是因为其改善了饮料口感,反而会增加儿童青少年对含糖饮料的消费欲,容易造成儿童拒绝喝白开水,此外还会影响食欲,引起膳食不平衡。

 

甜味剂有害吗?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基于严格的科学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按标准使用甜味剂,是有安全保障的。


到底喝什么最健康?

水是儿童补充身体因出汗等情况丧失液体的最佳选择。饮用安全的水是儿童保持身体水分的最佳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聪明孩子多喝水!


文章来源:江苏疾控,封面图来源:创客贴

提醒:文章由食品小M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请联系我处理或支付稿酬。

图片

点击加入“食品供应链联盟”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