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阜贵
9月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花见敦煌”插花艺术展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C馆开幕。展览邀请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顾问蔡仲娟,中国插花大师丁稳林、王志东,以及韩海、王子木等全国各地的20多位花艺名师精心制作了80余件插花艺术作品。
蔡仲娟担任展览顾问,她说:“这次插花作品数量虽然不算多,但件件是精品,达到了全国一流展览的水平。敦煌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在敦煌找到了传统插花艺术的根脉,找到了中国插花艺术的源流。”开幕式上,敦煌市市长朱建军称赞展览“璇玑妙像,落英缤纷,为第六届敦煌文博会锦上添花,为敦煌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
▲蔡仲娟与朱建军在开幕式致辞
本次插花艺术展由花见敦煌(甘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和兰州国色天香插花艺术有限公司主办,以“花见敦煌”为主题,分“千窟千花”“一沙一渧”“敦煌壁画插花文化陈列”“亭亭华盖”“花开敦煌”“花雨幔风”“天花型飞”“人间繁花”等8个展区,总面积1300平方米。展览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聚焦“敦煌”主题,同向发力,人文气息浓郁;三是作品风格多元,传统花器和架构交相辉映,重意境和重色彩,相得益彰。蔡仲娟的《飞天——探索宇宙》《沙漠玫瑰》、王志东的《锦绣丝路》、丁稳林的《三兔共耳》等作品从艺术与精神层面讴歌千年守望的敦煌精神。
▲朱建军在详细参观展览后,与蔡仲娟交流插花花艺
敦煌莫高窟历经千年开凿,共建造洞窟735个。“千窟千花”在5米X10米的弧形墙面上做左右延伸,布置数百个35厘米见方的方格,用亚克力材料和敦煌色彩,呈现洞窟景象,每个洞窟内一朵盛开的花朵,花开见佛。
《沙漠玫瑰》以黄栌传达沙漠意象,以藤条表现风的意象,寓意在戈壁大漠深处飞沙走石的艰苦环境下,玫瑰开放的如此绚烂,如火如荼,赞美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大批女性奉献大漠、守护敦煌的崇高精神。作品以花抒情,表现了传统插花艺术之线条美和意境美。
《三兔共耳》 丁稳林
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的三兔莲花藻井图案以相互追逐的三只兔子为中心,首尾相接,饰以华丽的莲花及八身飞天。《三兔共耳》巧妙运用海枣造型传达兔耳意向,运用帝王花、松枝、百合等花材,高贵大气。在空间的表现上,缸形腹部硕大而稳重,表现了面块与线条的对比之美,整个作品繁而不重,密而不窒,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富于人文气息。
《锦绣丝路》 王志东
《锦绣丝路》藤条圆形的构造之中,以竹排拉出优美的弧线,形成球形的架构。竹排传神表达了丝绸之路的意象。架构之上是繁花和葡萄果实,寓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华盖和飞天是敦煌代表性的符号。华盖图像从公元4世纪莫高窟创始之初即已出现,据隋代《佛本行集经》中描述:“所散之华,住虚空中,花叶向下,花茎向上,当佛顶上,成于华盖,随佛行住。”作品用七个倒立的华盖形成华盖之林,顶部悬镜,倒映成趣。华盖外侧用莲叶粘贴,宛如莲池海会。内侧用七色仿真花和鲜花布置,各色华盖如同花的海洋,锦绣绚烂,让人身心喜悦,心旷神怡。
飞天是天宫的精灵,在造型上集中了人间最善良、最美丽的形象,表达的是飞舞、开朗、乐观的情趣,已成为众多艺术门类共同表达和诠释的主题。甘肃花艺大师郑君敏团队创立的飞天花型,尝试从插花艺术的角度解读飞天,是飞天艺术的创新表达。
本次花展场景布置和装置作品由郑君敏、韩海、王子木等国色天香花艺团队完成。
▲郑君敏和蔡老师合影
《一沙一渧》用敦煌本地材料“风滚滚”创作成圆球艺术装置。风滚滚颜色苍黄,是沙漠和黄土的颜色,也是敦煌的象征。那随风而动的风滚草静止下来就是一滴晨露,凝聚起来就是日出东方。
《人间繁花》主体是一尊亚克力佛像,枯枝荆棘从佛像左耳处入,繁花似锦从右耳处出。真正的智慧具有转化当下的能力,从不完美的生活中发现价值和意义。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花雨幔风》用垂吊的帐幔,悬挂的风滚滚做装置。当人从此帐幔中通过,犹如大漠丝路就在脚下,传达丝路意象。花雨帐幔,随风而动。我们从铺着黄沙的通道前行,黄沙是丝路的本色。穿越的是时空,超越的是精神。
《敦煌壁画插花文化陈列》是第一次对敦煌壁画插花艺术资料进行梳理,运用亚克力和高缎纱按照不同朝代进行布置,对插花历史进行艺术的再现。插花艺术起源于佛前供花,敦煌石窟开凿始于魏晋南北朝,与插花艺术的发展同步,敦煌莫高窟完整保存了从魏晋到元代1000多年插花的历史,是一座活着的插花艺术馆。敦煌插花艺术的历史,是插花艺术起源于我国的最好证明。
开展以来,观者如云,插花展馆成为敦煌文博会的“网红打卡馆”和观众心目中的最美展馆。策展人、花见敦煌(甘肃)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兰州国色天香插花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君敏说:“此次展览筹备了10年之久,我想把我对花艺的理解和敦煌文化做到完美融合;我们也正在做敦煌壁画插花艺术的整理挖掘、研学开发和弘扬推广,愿每一个参展的人在一朵花里看见敦煌,看见华夏艺术生生不息的希望!”
▲高华《丝路花雨》
▲梁朋《千年守望》
▲刘成林《春风玉门关》
▲刘颖《九彩神鹿》
▲孙艳霞《敦煌飞天》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用花艺表现敦煌,之前还没有人做过,非常难得。尤其是整理的敦煌壁画插花资料,非常宝贵。可惜举办时间太短,应该用数字化的技术把这个展记录下来,可以长期利用。”
甘肃省文旅厅副厅长吕兴来说:“作品很唯美,很震撼,我为甘肃的企业能做出如此高水平的展览感到自豪。”
甘肃省文博局局长何毅说:“花见敦煌插花艺术展是本届文博会最受欢迎的几个展馆之一。”
甘肃广电传媒总经理何静说:“把花文化做到极致,用花文化诠释敦煌,非常难得。”
▲郑伟《丝路竞芳》
▲朱陈华《丝路花雨》
酒泉市人大副主任吴兴斌说:“展览让人大开眼界,大量运用了敦煌当地植物,倍感亲切。”
张掖市文旅局局长许远说:“这个展览非常精彩,希望能够在张掖等城市巡回展出。”
嘉峪关文旅局局长赵淑敏说:“在看这个展览之前,没有想到花有这么美的呈现,没有想到敦煌文化还能用花来诠释的如此完美。”
敦煌艺术馆馆长沙河说:“这次展览用花来解读敦煌文化,做到花艺和敦煌如此高度契合,确实不易。”
敦煌绿色公益中心理事长易解放说:“花展格调高雅,风格清新,呈现出生命本真的美,每个作品都很干净,又富有意境。”
祁连酒业总经理潘鸿说:“用花艺表现敦煌文化,非常独特,如果花艺和葡萄酒相结合,提升葡萄酒的文化内涵,那简直太好了。”
▲楼旭明《阳关三叠》
▲祝兴强《千年守望》
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下即可订阅:
点击在看
分享此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