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旅游资讯 《旅游学刊》2023年第9期目录及电子刊

《旅游学刊》2023年第9期目录及电子刊

来源: 聚展网 2023-09-07 18:36:52 171 分类: 旅游资讯



图片


图片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持人:宋子千
      旅游理论研究的中国贡献

  • 李咪咪  党  宁  夏  娟  吴必虎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中国贡献

  • 赵  磊  张  科

    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贡献

  • 张进福  杨劲松

    旅游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中国贡献

  • 谢彦君  朱宇轩

     旅游心理、行为研究的中国贡献

  • 秦  宇

     为什么我们提不出实用的好理论?

  • 宋子千  陈钢华

     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对“旅游理论”的感知


 吴巧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编者按

 张海洲  翁时秀  保继刚  
   Jarkko  Saarinen
   旅游政治生态学与本土研究议题 HOT

 谢  霞  赵冬莹  梁增贤  高  
   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评估 HOT

 洪学婷  黄震方  贾文通  沈伟丽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其时空演化

 吕宛青  兰洪超

  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及实现路径——基于丽江甲子村的纵向案例研究


 张  睿  孙雨芹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殊途”?——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组态路径分析


 毕金玲  董淑悦
   数字化转型能助力文旅公司绩效提升吗? HOT


 梁逍遥  马丽君

  我国国内旅游流循环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基于网络度的分析


◣ 李竹贤  张骁鸣

  “乖小孩”与“好父母”——基于儿童教育视角的亲子旅游互动研究 HOT

◣ 姜  辽  陈  益  李甜甜
   探寻“神秘之物”: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再认识


李东晔  周永博  贾文通  周  进  吴丽敏

 基于文化舒适物空间格局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 徐  洪  涂红伟

 道德认同还是道德推脱?——旁观者视角下国家公园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研究



图片


1.  旅游政治生态学与本土研究议题 HOT

张海洲  翁时秀  保继刚  Jarkko  Saarinen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地关系的深入反思,在尊重现实与贴近实践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成就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旅游学术成果转化。

关键词:“两山论”;生态旅游;政治生态学;生态文明;批判




2. 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评估 HOT

谢  霞  赵冬莹  梁增贤  高  俊


摘要:对口援疆政策对于深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意义重大。以对口援疆的方式推动新疆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正在成为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动能。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1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精准评估对口援疆政策的旅游经济效应,并对区域异质性及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对口援疆政策对新疆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该效应在2015年对口援疆进一步聚焦旅游工作后更为显著;(2)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对口援疆政策对北疆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南疆;(3)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对口援疆政策能通过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优化旅游就业结构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共同促进新疆旅游经济的增长。研究厘清了对口援疆政策促进新疆旅游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丰富了旅游政策与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为后期中央和对口支援省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援疆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对口援疆政策;旅游经济增长;合成控制法;新疆



3.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其时空演化

洪学婷  黄震方  贾文通  沈伟丽

摘要: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乡村性;旅游地;表征;时空演化;乡村



4. 民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及实现路径——基于丽江甲子村的纵向案例研究

吕宛青  兰洪超


摘要:立足于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如何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支持日益成为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命题。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丽江甲子村 28 年发展历程的探索式理论建构,提出市场化授益模式概念,系统探究民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市场化授益模式是一种能力发展型授益,遵循“机会配-机会开发-机会共生”机会逻辑,驱动案例地受益方实现“可行能力激活-组织能力迁移-动态能力生成”能力进阶,进而依托市场化路径实现民族旅游地内生发展的模式;(2)市场化授益模式逻辑起点是机会配置,具体包括机会配置下的可行能力激活、机会开发下的组织能力迁移和机会共生下的动态能力生成;(3)市场化授益模式的实现路径是机会与能力协同演化的结果,机会逻辑为能力的生成与演化提供了“干中学”基础,新生成的能力基础则推动了机会逻辑的演进;(4)市场化授益模式强调以包容性的方式接纳和巩固市场和创业机会开发的成果,以内生性共创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民族旅游地;市场化授益模式;案例研究




5.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殊途”?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组态路径分析


张  睿  孙雨芹


摘要:乡村旅游产业进化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借鉴经济进化论和现代资源观理论,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构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过程模式;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资源要素,探索产业进化组态路径。基于广西龙脊梯田景区61家旅游企业研究发现:(1)在多种组织资源持续交互作用下,乡村旅游产业呈现“自由演化-市场选择-实现进化”的螺旋式进化趋势;(2)组织学习能力、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联盟、正式制度、创业环境6要素构成5条组态路径,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3)组织学习能力是所有组态路径的核心要素,知识联盟对初始资源劣势型乡村旅游小企业不可或缺,合理配置资源是进化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进化的复杂因果本质,具有积极的实践借鉴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进化;定性比较分析法;组织学习能力;知识联盟



6.数字化转型能助力文旅公司绩效提升吗? HOT


毕金玲  董淑悦

摘要: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赋能及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文章以文旅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与公司市场绩效及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是否实施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文旅公司绩效提升的关键,但是数字化转型程度可以影响公司绩效。数字化转型程度更高的公司其市场绩效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财务绩效表现不佳,表明文旅公司数字化转型已经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但还未能提振财务绩效。机制分析显示,文旅公司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提振公司的市场绩效。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董事会规模较小、董事平均年龄较低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文旅上市公司应该不断完善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程度,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注重完善公司治理,才能实现公司绩效的改进及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创新与风险;市场绩效;财务绩效



7.我国国内旅游流循环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基于网络度的分析


梁逍遥  马丽君


摘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构建旅游内循环成为旅游产业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利用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旅游网络度数据,基于旅游流循环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流向偏好匹配度3个指标,探究我国国内旅游流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各省(区、市)间均存在旅游流双向输出,旅游流循环在不同分析指标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异质性;基于自然断点法、K-均值聚类将旅游流循环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L-L型旅游流循环个数远多于H-H型,表明国内旅游流循环类型结构不合理;基于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回归分析发现,旅游流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其边际效应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优化国内旅游流循环空间分布格局、提升旅游流循环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流循环;空间格局;形成机理;循环强度;匹配度



8.  “乖小孩”与“好父母”——基于儿童教育视角的亲子旅游互动研究 HOT


李竹贤  张骁鸣


摘要:文章以亲子旅游中围绕“乖小孩”展开的社会话语为切入点,以亲子互动过程为考察重心,探究亲子旅游体验与教育之间的实际关联。文章借鉴了教育现象学理论,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和焦点访谈的调研方法,结合儿童绘画和作文、照片以及父母提供的朋友圈图文等材料,将亲子旅游中的基本行为互动结构梳理为:“好父母”的“轻学校”“见世面”“尊喜好”等行动以及“乖小孩”的“不乱跑”“敞开玩”“玩中学”“好状态”“给面子”等表现。由此进一步指出,亲子旅游中围绕儿童教育的核心互动形式——“双向性”情感互动,它既是实现儿童教育目标的手段,也理应成为教育目标之一。这种亲子旅游中“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首先在于,“乖小孩”与“好父母”在旅游语境中有机会更充分地表达差异化的诉求,突破日常生活互动中的惯例化与模糊性。其次,亲子间“双向性”情感互动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以共同成长为要义的亲子教育的实质内涵。研究从“乖小孩”这一日常话语作为切入点的方法路径选择,有利于凸显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表象背后容易被忽视的教育意义;而对亲子旅游互动的“双向性”特征的强调,有利于将亲子旅游从一般性的“儿童教育”推进到富含情感意蕴的“亲子教育”,并为亲子旅游与教育的结合发展提供明确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亲子旅游;儿童教育;乖小孩;好父母;亲子互动



9. 探寻“神秘之物”: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再认识


姜  辽  陈  益  李甜甜

摘要:传统文学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学景观作为核心吸引物获得游客青睐。文章立足于旅游吸引物和文学旅游体验中关于文学景观的核心观点,在精神分析与符号学的启示下,借鉴Lacan三界理论,建立文学景观的审美三界论,以此作为文章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及水泊梁山文学景观为案例,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并结合网络游记,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1)旅游资源是旅游核心吸引物的质料,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将文学中的无形思想转化为可见的表征,由此带来文学景观能指的3次变迁;(2)文学景观是文学资源集聚的产物,不同质料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真实”与“虚构”之结合是文学景观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文学景观能指链的运作在文学想象界与社会现实界中自由穿梭;(3)传统文学是深藏于游客内心的信念结构,是文学景观审美实践中的“传统技能”,支撑着文学景观背后的人类情感和意义,作为旅游吸引物能够极大地激发游客审美愉悦,传统文学中所蕴涵的神秘力量以无意识审美方式实现文学景观意义的流通与锚定。研究结论对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核心吸引物打造、文学景观设计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学景观;文学旅游;旅游吸引物;能指



10.基于文化舒适物空间格局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李东晔  周永博  贾文通  
周  进  吴丽敏


摘要: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基本特征,测度影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文化舒适物聚集区呈“北部极化,南部聚集,其余地区多节点散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大运河沿线75%城市的文化舒适物聚集区与大运河河道位置存在相关性,这一现象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尤为突出;新型共生模式可划分为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3种类型;从省(市)域层面看,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城河共生模式为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影响城河共生模式的诸多因素中,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和旅游收入4项指标对大运河文化舒适物分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化舒适物;核密度;地理探测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11. 道德认同还是道德推脱?——旁观者视角下国家公园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研究


徐  洪  涂红伟

摘要:国家公园在为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承受着游客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他人不文明行为与游客道德认知在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机制。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326名游客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他人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当他人不文明行为较少时,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2)他人不文明行为负向影响道德认同,正向影响道德推脱;(3)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对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游客产生道德认同倾向时,能够增强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而当其产生道德推脱倾向时,这种正向影响被削弱;(4)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他人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文章为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和道德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范畴,也可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游客行为管理和道德认知引导两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词:亲环境行为;环境态度;不文明行为;道德认同;道德推脱;社会认知理论




查看电子刊全文请点击“”    

HOT=封面文章
本期责编 宋志伟
责任校对 周小芳
技术编辑 谭茹文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咨询
旅游行业展会
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5.05.15-05.17
GITF
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4.06.14-06.16
BITE
新加坡旅游展览会
2024.10.23-10.25
ITB ASIA
郑州房车展
2024.08.29-09.01
郑州国际房车旅游产业链大会
上海国际潜水及度假观光展
2025.03.21-03.23
DRT SHOW
英国伦敦世界旅游展览会WTM
2024.11.05-11.07
World Travel Market London
香港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5.06.12-06.15
ITE HONGKONG
北京国际潜水及度假观光展
2025.08.01-08.03
DRT SHOW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