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全二册)
来源: 聚展网2023-08-24 13:38:09 342分类: 书资讯


本书系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16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書是山東大學圖書館歷經十餘年完成的古籍普查成果彙編。山東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之一。學校創立之初,就在《辦學章程》中明確提出“添設藏書樓、博物院各一所,以資考證而廣見聞”。學校素來重視文史教學與研究,故古籍特藏文獻的搜集購藏一直是我館文獻工作的重點之一。宋春舫、皮高品、梁實秋、孫昌熙、陸侃如、黄嘉德、黄雲眉等著名學者執掌館務期間,除長期專注自身研究領域外,還經常利用自身的社會影響,廣泛聯繫關心支持圖書館事業的校内外人士,爲館藏建設廣開捐書、贈書之門。其中較大數量的捐獻有:蔣静貞先生捐贈藏書4600餘册;著名古文字學家、古史學家丁山先生去世後,家屬將丁先生藏書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數捐獻給我館,僅其中一次就多達5000餘册;歷史學家盧振華家屬捐贈盧先生藏書3000餘册;考古學家郭寶鈞家屬捐贈郭先生藏書800餘册;華新紗廠經理捐獻私人藏書數千册等。2007年古籍普查工作開始以來,學校還陸續接收了哲學家龐樸先生、日本知名教授池田知久先生及我校職工張新華先生、張吉周与趙淑梅夫婦等多達數萬册的贈書,其中古籍特藏文獻近1300册。此外,我館還注重大宗收購藏書家所藏之書,如抗戰勝利後收購青島葉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1949年後購得安丘曹愚盦藏書近萬册,1955年購買諸城張鑑祥所藏書目書志類藏書1000餘部3600餘册,1957年購買薛汕先生所藏説唱文獻2000餘册等。另外,政府調撥也是館藏古籍文獻的重要來源,如我館抗戰勝利後接收了大量政府調撥圖書,1949年後接收了齊魯大學圖書館藏書、青島同善教會藏書等。經過120年的文獻積纍,現在我館藏有包括民國綫裝文獻在内的31萬册(件)古籍特藏文獻,形成了明清善本多、地方志書全及書目文獻豐富等古籍館藏特色,已有87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1154部入選《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録》。
我館古籍收藏以明清刻本爲主,雖不如其他大館量多質優,但亦頗有滿目琳琅之感,從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到清末聊城楊氏海源閣,三百年名家故物,幾乎應有盡有。其中所藏最早之書爲宋刻本《開元釋教録》,經折裝一册,鈐有“南海藏書”“南海藏經”等印,乃康有爲舊藏。所藏亦多有海内孤本,如明成化元年(1465)薛氏刻本《覺非齋文集》、明隆慶四年(1570)嚴丕式刻本《新刊王三楚秦漢魏晋近古文選》、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刻本《雙魚編》、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柏鳳翔刻本《鄭襄敏公赤牘》、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刻本《柳堂遺集》等。名家稿抄本收藏亦多,如清方苞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清朱偉卿彩繪稿本《運河圖説》、清顔懋倫稿本《顔清谷四編詩》、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馮惟訥抄本《文編》、明抄本《明輿圖》、清朱彝尊抄本《劉給諫文集》等。名家批校題跋本也有頗多收藏,如明毛晋及清毛扆、何焯、王承祐跋與清毛扆批校元明間刻本《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清汪士鐘跋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刻本《通鑑總類》、清王鳴盛跋清康熙六年(1667)季氏静思堂刻本《杜工部集》、清錢陸燦批點明萬曆茅維刻本《東坡先生詩集注》、莫棠批校明萬曆十四年(1586)吴琯等刻本《詩紀》等。
我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僅重管理、重保護、重閲覽,而且重編目、重科研的優良傳統。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創辦了《圖書館增刊》,編纂了《全唐詩引得》《道藏考略》等書刊;50年代又編印了旨在反映本館古籍收藏全貌的《館藏綫裝目録》,其他專題古籍目録也多有製作;70年代末期,《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創始之初,王紹曾先生當時在我館从事古籍管理工作,他從古籍書庫中遴選善本數百部,合我館原定善本,共1200餘部,製成卡片,上報編委會,最終有419部古籍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2007年1月,凝聚我館幾代古籍工作者心血的《山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由齊魯書社出版,此書目收録我館歷年入藏的宋元明刻本、名家批校題跋本、稿本、抄本、清代精刻本、活字本等2000餘部1萬餘册,不僅著録書名卷數、著者、版本、函册、索書號等基本信息,還著録了行款、序跋、牌記、刻工、藏書印等其他信息,受到業内人士好評。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强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正式在全國範圍内啓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國家級重點文化工程。我館積極響應,開始對古籍特藏文獻進行MARC格式編目普查工作。2010年7月,我館歷時三年完成了館藏古籍家底摸排和回溯建庫工作,MARC匯文編目涵蓋古籍書名卷數、著者、版本、行款版式、牌記、批校題跋、鈐印、四部分類、劉國鈞索書號等各項内容,爲後期開展古籍普查奠定了堅實基礎。2011年以後,按照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發布的《古籍普查登記表格整理規範》要求,我館進一步完善古籍普查數據,對編目系統中出現的“辨識不出、著録不詳”等問題進行了集中修改,并多次選派業務骨幹參加國家和省級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古籍普查、古籍鑒定、古籍普查目録審校等培訓,打造了一支基礎扎實、業務突出的館員隊伍。2017年9月,古籍普查進入集中攻堅階段,我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就古籍普查方法、人員、時間、空間、設備、安全等問題進行研究,制定了嚴密的普查方案,館長趙興勝教授、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勇慧研究館員等領導多次到普查工作現場進行指導。2020年提交數據後,我館同人又多次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輯趙嫄老師溝通,反復審校。經過大家幾年的辛苦努力,終於完成了館藏古籍書目數據的普查登記、篩選、校對工作,最終形成了這部《山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
本目録共收録我館所藏古籍16166部170859册,均爲辛亥革命前之古籍,基本以劉國鈞《中國圖書分類法》分類排序,其中有一部分原山東醫科大學圖書館所藏醫家類古籍,因其原來按《波士頓醫學圖書分類法》進行分類,與劉國鈞《中國圖書分類法》有异,此次普查未再重新分類,而是將其排在劉國鈞《中國圖書分類法》427“飲食、烹飪”之後、430“農業總論”之前。另外需要説明的是,本目録主要收録館藏漢文古籍,館藏的域外版本、書畫、碑帖、拓片、信札、契約、説唱文獻小册子等其他特類文獻未予收録。本目録的著録内容和格式,嚴格按照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制定的《全國古籍普查登記手册》要求執行,數據基本做到了準確、規範。普查過程中,我們訂正了一些著録問題,對於破損較嚴重的古籍進行了標注,以便後續進行修復。通過此次普查,我們徹底摸清了館藏古籍家底,鍛煉了古籍整理人才隊伍,爲更好地服務學術研究、服務地方文化建設,下一步編纂《中華古籍總目·山東卷》《山東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目録》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本目録出自衆手,參編人員水平有别,對古籍版本判定存在誤差,對普查規則理解存在差异,著録内容難免存有疏漏訛誤之處,敬請方家不吝批評指正。
在普查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校内杜澤遜、劉心明、王承略等專家的悉心指導。在《山東大學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目録》即將出版之際,向爲此項工作付出心血的專家、領導、同人致以真誠的謝意!
2021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瞭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保護傳承典籍,是我們的基本工作,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定當在此基礎上致力於新時代古籍工作,對中華優秀傳統典籍進行挖掘整理、研究利用,做出自己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努力。
編者
点击"",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销售
专属微信
专属微信
2026.10... 查看展会时间
FRANKFURTER BUCHMESSE
2026.01... 查看展会时间
BEIJING BOOK FAIR
2026.07... 查看展会时间
Hong Kong Book Fair
2025.08... 查看展会时间
SHANGHAI BOOK FAIR
2026.03... 查看展会时间
THE LONDON BOOK FAIR
2025.12... 查看展会时间
Tokyo Art Book Fair
2025.05... 查看展会时间
DOHA INTERNATIONAL BOOK FAIR
2026.04... 查看展会时间
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
2026.04... 查看展会时间
Abu Dhabi International Book 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