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仪美尚 作者:得意
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告诉仪美尚,标签宣称“无日本进口原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此类备案信息应该不会通过。
虽然无法查询到违规宣称的品牌,但可以确认的是,目前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是否使用“日本原料”似乎已经成为判断品牌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从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中可见一斑。如今小红书上有多篇笔记,将一众知名美妆品牌按照是否使用了日本原料进行划分。
截自小红书
其中,“正面回应护肤品中没有日本原料的”合集中列举了片仔癀、且初、芙清、玛丽黛佳等三十多个品牌;“部分产品有日本原料的”则有毛戈平、逐本、毕生之研、溪木源等二十多个品牌;玉泽、谷雨、至本等十几个品牌则未给出明确回复。
截至发稿,该条笔记点赞加收藏量超3万。但在评论区,也有人质疑该名单的准确性,并表示自己在询问上述部分品牌客服后,得到了不同的回答。
除了上述对国产品牌进行区分,还有笔记对外资品牌也进行了划分。不过,这些笔记的作者几乎都表示,名单的主要依据为询问品牌客服,“也有很多品牌回复我说它们没有使用日本原料,但是我怕它们欺骗我”。
舆论压力之下,有一些美妆品牌选择将产品送检,并直接出具检测报告。
截自至本小红书官方账号
宝洁也向仪美尚出具了《关于SK-ll相关不实新闻报道的说明》,表示“进口到中国的SK-II产品我们都主动地进行了辐射相关的针对性检测,这些产品已顺利通过了核辐射相关检测。”
另据媒体公开报道,针对日本护肤品牌涉嫌核污染一事,资生堂相关负责人于6月15日回应称:“我们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消费者可放心购买和使用。”
本土品牌/原料商或趁机发力
成为“国产替代”
上半年,消费市场上对于“日本核污染会否对化妆品产生影响”的讨论已持续良久。实际上,虽然上述小红书发布的“避雷贴子”里包含了国内外的化妆品牌,但最让消费者惶恐的还是日妆。
从上半年财报来看,部分日妆也依然保持了稳定的业绩。比如今日(8月8日),资生堂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其销售额为494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9.87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2.8%至130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03亿元)。可以看出,上半年资生堂在业绩上暂未受此事波及,中国也依然是资生堂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
宝洁年报也显示,2023财年第四季度(2023年4—6月),宝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达到20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74.96 亿元)。其中,美容部门销售额为37.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7.79亿元),同比增长8%。
不过,随着“日本最早8月底排放核污水”消息的发酵,本土美妆市场上势必将再次掀起一番讨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肯定会对日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对本土美妆品牌来说或许是新的机会。
中山大学化学博士叶剑清就认为,“对日本品牌肯定有负面影响,至于说本土美妆品牌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上位,那就不好说了。毕竟旁边还有很多欧美品牌在虎视眈眈。”对于部分国产品牌,叶剑清也建议:如果是有用到日本原料的品牌特别是新锐品牌,还是要在国际政治博弈的大视野下,积极考虑替代品。
广东尚品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彩妆研发主任林丽隽则认为,一些日本的原料商还是需要提供未受污染证明,“国内的原料商,就刚好趁这个机会研发更多好的原料,争取成为外资产品的‘国产替代’。”
InnoCosme2023
第七届化妆品技术峰会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精准对接行业资源,
商图新设化妆品研发专业社群,期待您的加入!
相约InnoCosme2023(秋季)
咨询合作事宜,欢迎联系
手机:180 1793 9885(同微信)
邮箱: innocosme@bmapglobal.co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