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5号线试点无人机保护区巡查模式
近日,上海地铁维保工务分公司监护监测部技术员马潮礼正通过专用系统对15号线沿线地铁保护区巡查用无人机的航线进行远程设置,以确保其能够通过高频次地飞航线实现对地铁保护区事件的有效监控,守护上海地铁基础设施结构安全。
为保障上海地铁的安全运营,需在地铁沿线设立地铁保护区,并要对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与作业活动实施安全管理和巡查。如今上海地铁新线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覆盖区域也将越来越广,因此地铁保护区的安全管理与监测难度也越来越大。
地铁保护区巡查工作也面临着传统人工巡查模式不可持续、巡查盲区导致覆盖面不全、质量管理中人为因素难以控制等局面,因此通过前沿技术赋能安全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无人机巡查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应用场景。
上海地铁维保工务分公司监护监测部一直致力于探索运用新技术补足业务盲点的可能。针对目前地铁保护区巡查管理现状,早在2021年就基于航空遥感测量技术,引入固定翼飞机航测覆盖地铁保护区;2023年,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正在以15号线等具备无人机飞行条线的新线段,试点实施采用基于无人值守机库的巡查模式,即可通过布设在相关点位的无人值守无人机巡查设备,单架无人机单次任务可覆盖8公里左右的巡查任务,常态化的空中巡查可有效补充传统巡查盲区,大幅减轻保护区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有效提高突发保护区事件的监管能力。
此外,基于遥感技术特点可快速获取地表信息,为地铁保护区提供新的数据来源。监护监测部技术人员正协同有关单位研究利用深度学习和DSM差分等多项技术手段,对发现类事件如打桩、基坑施工、挖掘、钻探,标高变化类事件如建筑物建造或拆除、堆土材料等堆载变化、河道改造等事件进行快速识别、全面检测,推动疑似保护区事件数据的自动分析,进而实现“动态感知、精准预警、实时推送、问题回溯”的业务流程,实现监测板块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热门文章推荐:
超百万字!超500个图表!覆盖全产业链!《202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2-2023新增开工重要数据!1224.96公里!17803.14亿元!市域铁路2057.82公里!9148.64亿元!
轨道集团高层领导调整梳理(5月25日更新)
推荐:“十四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展望
来源:地铁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