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周销量公布!2024年第19周、2024年5月第2周(5.6-5.12)终端销量出炉!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单来看,比亚迪销量第一,以6.85万辆蝉联榜首,特斯拉和五菱紧跟其后,分别为0.98万辆、0.94万辆。
在前十销量品牌排名中,理想汽车和AITO问界销量均有所增长,但理想汽车增长更快。其它品牌方面,长安、极氪、蔚来、埃安、银河分别排名6-10。
再来看看新势力销量榜单,理想汽车再次反超AITO问界成为新势力单周销冠,其中理想汽车为0.80万辆,AITO问界为0.60万辆。
自2024年以来,理想汽车销售压力巨大。数据显示,1-4月理想汽车累计销量为106187辆,而AITO问界为110928辆。不过,4月理想汽车已经反超AITO问界,其中理想汽车为25787辆,问界为25086辆,理想汽车以701辆暂时领先问界,重新回归榜单榜首位置。截至5月12日,理想汽车销量为1.08万辆,而AITO问界为0.81万辆,同样暂时领先AITO问界,但哪家车企能够成为新势力销冠,还不得而知。
其它品牌方面,零跑汽车、蔚来、极氪周销量均在4000辆以上,较上周也有所增长,其中零跑汽车为0.47万辆、蔚来为0.44万辆,而极氪为0.40万辆。在“蔚小理”阵营中三者也逐渐拉开差距,理想汽车单周销量破万,蔚来为0.44万辆,而小鹏汽车仅0.23万辆,排名第七。
除上述品牌外,深蓝汽车、腾势、岚图、小米汽车也均进入前十,其中深蓝汽车为0.25万辆,腾势为0.22万辆,岚图为0.12万辆,小米汽车垫底,为0.11万辆。
针对网传“小米SU7刹车故障”一事,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今日发文进行回应。他表示,经核实,的确是软件误识别,目前已经将这一小概率事件进行修复,大家不必惊慌。
以下是王化找汽车部的工程师帮忙梳理的情况:
经分析确认,车辆当时为制动主控制器(DPB/BCP)的系统误识别降级触发备用制动策略,制动辅控制器(ESP/BCS)直接响应制动需求为车辆提供刹车减速的情况。
同时,车辆大屏因此也报了制动系统故障提示。
过程中,车辆进入制动系统备用策略,ESP抽取DPB制动液为车轮增加制动压力让车辆制动刹车;由于制动液被ESP从DPB抽走,制动主缸压力快速降低,驾驶员踩踏板“脚感力不足”。
正是因为制动系统做主次切换,所以原本主制动器的缸内压力值为0,但并不意味着丧失全部制动力,此时ESP介入制动,未出现刹车系统完全失灵和车辆失控的情况。
SU7的制动系统采用DPB+ESP双备份机制设计,小米汽车官微5月3日的答网友问中也进行过解答。
5月9日凌晨车辆被救援拖运到长沙服务中心,门店工作人员检查车辆硬件确认无机械故障/受损,并在操作车辆制动系统自检程序后,大屏制动故障提示消失,车辆恢复正常。
5月9日白天门店工作人员将车辆情况和技术结论同步反馈给用户,并告知车辆检查记录和车辆日志数据完整可查。
目前车辆已经恢复正常,但还是基于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向用户表示可以支持用户的退车/换车诉求,同时覆盖因退换车而产生的费用(如换车,将按照原订单号优先排产,并给予等待期的代步补偿)。
据王化介绍,针对400未接通问题,由于当时处于进线高峰期,占线排队较多,出现未及时接通的情况。
随后用户专属服务群响应了用户的需求,并安排了道路救援支持。
针对专业客服坐席紧缺问题,4月已经紧急启动了招聘,预计5月底在线客服接起率会大幅提升。
SOS主要是针对车辆事故中,伤员的医疗救援的响应渠道,由行业内的专业平台机构合作提供该项服务,其他用车场景的服务,主要是小米售后服务提供。
王化表示,正在等待用户抉择和反馈,希望妥善处理此事,同时也感谢该用户对刹车问题的反馈,也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据相关媒体从供应链获悉,小米汽车正在要求上游供应商提升零部件供应量。“小米SU7加单约80%。”供应链人士表示,“其中一类零部件从每个月约1万套增加至最近的1.8万套+。”
之前小米方面确认,SU7的需求量超出了预期。尽管如此,公司正在积极提升生产能力,并且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小米汽车的工程师团队并未休息,而是利用这个时间对生产线设备进行了维护和升级,为进一步增强交付能力做好了充分准备。官方表示,不久后将有更多好消息与公众分享。
小米汽车重申,消费者可以安心下单,而具体的预计交付周期将以小米汽车APP上的信息为准。公司正全力以赴提高产能,以便消费者能够尽早拿到自己的车辆。根据小米汽车APP的数据,小米SU7、SU7 Pro和SU7 Max三款车型目前锁定订单后的最快交付时间分别为29周、30周和33周,这意味着大多数订单的交付时间已经排到了2024年11月和12月。
据报道,三星电子紧随苹果之后,也暂停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外媒报道称,三星电子已经停止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并且将研发人员转移到机器人领域。此举由负责三星中长期发展的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SAIT)实施。
在2023年的公开活动中,三星电子曾透露,由SAIT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已接近"L4级",并在2022年10月在韩国完成了长达200公里的测试。
三星当时表示,已经量产了L2级自动驾驶相关零部件,并为L3级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SAIT计划进一步商业化L4级自动驾驶技术。
显然,像许多全球互联网公司一样,三星电子也陷入了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困境。
以苹果公司为例,早在2014年,他们启动了名为“泰坦”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源,组建了由谷歌、奔驰、特斯拉、福特等公司顶级人才组成的造车团队。
但今年2月,多家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内部宣布将停止电动汽车项目,其中包括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挑战。
5月13日,宝马集团宣布MINI品牌最新人事任命。通知称,自2024年8月1日起,Stefan Richmann将从Stefanie Wurst手中接管MINI的管理工作。
资料显示,Stefanie Wurst自2022年2月1日起担任该职位,在战略上将MINI品牌专注于新市场和目标群体,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数字化。
Richmann于1997年在宝马集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他曾在公司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2000年,他转到企业战略规划部门,并于2004年被任命为销售主管。从2008年起,Richmann担任宝马西班牙公司的财务总监。2010年底,他回到慕尼黑,在宝马集团总部分别担任几个部门的管理职务。自2017年起,Richmann担任宝马美国公司的首席财务官,2022年4月,他接任公司战略部门主管。
MINI原本是一家来自英国的汽车制造商,牛津工厂可以说是MINI品牌的故乡,即使1994年宝马收购该品牌后,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欧洲和亚洲,但该工厂生产MINI车型已有60多年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人没有停止对于这个品牌寄予厚望,直到新能源车浪潮席卷全球,宝马加速推进全面电动化,MINI品牌也被卷入其中。按照计划,MINI品牌将在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车型,之后将完全聚焦纯电动车型。到2027年,纯电车将至少占MINI销售车型的50%。到2030年,MINI全系车型都将实现纯电动化,届时MINI也将成为宝马旗下首个实现纯电动化的品牌。
在2024北京车展上,由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联合打造的全新MINI COOPER以及全新MINI Aceman首发亮相,其中全新MINI COOPER是光束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定位小型纯电SUV,采用经典双门设计,计划将于2024年上市并供应全球市场,全新MINI Aceman则是光束汽车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同样定位小型纯电SUV,MINI Aceman未来将填补MINI五门版和MINI COUNTRYMAN之间的空白。
资料显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光束汽车”)成立于2019年12月27日,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定代表人为长城汽车副总经理、副董事长赵国庆,注册资本为17亿元人民币,营业期限为2019年12月27日至2034年12月26日。股权穿透显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0%股份,其中宝马(荷兰)控股公司为实控人。
光束汽车是长城汽车首个合资项目,也是德国宝马全球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双方的合作模式首次采用“合资不合营”的模式,即共同研发、生产汽车,但产品将按品牌分别进入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各自服务网络进行销售。
2023年9月,MINI官宣全面电动化战略,光束汽车将成为下一代MINI纯电动车型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随后10月,全新MINI COOPER在光束汽车工厂下线,首批SOP车型(小批量生产)仅供出口。2023年12月,光束汽车获得独立生产资质。
近年来,MINI在华销量有所下滑,从2019年的3.41万辆降至2022年的2.87万辆,再到2023年的1.82万辆,远远落后于传统燃油豪华品牌市场大盘。由于中国市场销量低迷,光束汽车生产的车型可能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或成为MINI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
免责声明
AutoNewTech早新闻是小编每日给大家搜集整理当下汽车行业热点新闻汇总而来,方便大家阅读获取最新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参考资料:
IATW
举办地区:上海
展会日期:2025年08月13日-2025年08月15日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展览面积:70000
观众数量:35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分会